2020 餐飲五大趨勢年度回顧:向內探求的力量 南韓和我國至2021年仍未回復疫前水準,惟自今年1-10月營業額合計已回到疫情前水準,分別增加8.3%及4.0%。 外燴 日本受到疫情反覆影響,截至目前餐飲業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,今年1-8月減少38.8%。 生態系在面對不同階段與不同成熟度的商機,適合不同的成果指標制定階段性目標。 此外,澄市設計與肆參伍創意現場,更積極運用新材質多孔隙的特性,研發出珊瑚造型的擴香石;也以珊瑚為主題,以新材質設計紙鎮、燈座等商品,希望打開2C(面向一般用戶)的市場,推廣復育珊瑚的理念。 有阻浪效果的九孔池,如同珊瑚的幼兒園,在底座上的小珊瑚順利活下來、長大之後,就可以搬移到龍洞和美漁港,回到更廣闊的大海裡。 在計畫的最初,林洧緹就提出希望發展「體驗」活動,認為這可能會成為計畫最能深入人心、最具感染力的一環。 「當時我跟大家說,希望可以實現種珊瑚的『開心農場』。」林洧緹笑著表示,生態系的夢想最後終於成真。 於是,施昌甫為了能快速駕馭「人海介面」的設計,開始跟陳映伶學習珊瑚與海洋的知識,了解需求與使用情境。 「好的珊瑚底座有三個要點:第一要堅硬,第二表面要粗糙,第三要讓潛水員可以搬得動。」研究珊瑚復育超過十年的陳映伶表示,復育珊瑚的步驟,就是把折枝下來的小珊瑚,用塑鋼土固定在底座上,讓潛水員帶到海底固定。 金屬中心的工程師團隊,擔綱材料研發的角色,在實驗室裡擺進大水族箱,嘗試不同配比的大理石與牡蠣殼,試圖模擬材質在水中的耐受度。 但這還不夠,畢竟珊瑚生長的環境是大海,還要找到能測試真實海流沖刷、鹽分與酸鹼度等環境考驗的場域。 於是,團隊找上在龍洞九孔池復育珊瑚的陳映伶,加入生態系成為場域驗證的利基者。 零售業:在2020及2021年雖有部分時間點受疫情衝擊,致營收下滑,惟在網路銷售持續成長,加上政府祭出相關振興及補助措施下,帶動2020及2021全年營收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,今年1-10月已明顯超越前三年同期水準。 在市場競爭與疫情影響的夾擊下,餐飲業汰弱留強的態勢更為明顯,業者不得不開始正視數位轉型議題。 然而轉型並非一蹴可幾,除了需要一定的資金,還需要完善的規劃與有效的執行,即便是選擇與第三方餐飲外送平台合作,仍需要面對平台抽成的成本壓力、平台中眾多餐飲業者競爭等問題。 在飲料業方面,近年飲料業家數、營收均逐年攀升,而相對於餐食業來說,飲料業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小,飲料業家數與營收在109年之成長率分別為7.4%與3.3%,而餐食業則是4.9%與0.5%,飲料業的家數、營收成長表現皆優於餐食業。 手搖飲料商機吸引了許多業者投入,帶動了飲料業家數與營收的成長,如人氣網紅滴妹在109年也搭上手搖飲熱潮,創立自有品牌,憑藉網紅優勢吸引了大量消費者;也有業者跳脫流行的珍奶熱潮,以手工茶凍與在地小農茶葉為訴求,打造有別於珍奶的手作凍飲,來吸引市場上不同的客群。 在餐飲業所面臨的困境方面,目前市場趨近飽和,同業之間的競爭程度加劇,業者同時面對了來自內部與外部的壓力。 這波復甦背後少不了COVID-19大流行初期的強大財政與貨幣刺激,但勞動市場沒有恢復原狀,兩年多來反而出現劇烈變化。 許多人辭職或提前退休後不再回職場,以致勞動參與率低於疫情爆發前水準;員工跳槽蔚為風潮,企業為留才或求才而端出更優渥待遇,平均時薪加速攀升,7月年增率達5.2%。 其次,美國上半年GDP萎縮主要是受庫存投資減緩、貿易逆差擴大拖累,與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造成供應鏈大亂關係密切。 這段期間,占經濟產值約三分之二的消費支出穩健,更重要的是,勞動市場持續吃緊,聯準會主席鮑爾(Jerome Powell)甚至以「火熱」形容。 原本由台商經營、去年7月被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、安佰深(Apax)以15億人民幣完全收購的中國金錢豹,在這雙江匯集處,占地1萬5000平方公尺,是武漢最豪華的自助餐廳。 張鑑弘說,一般自己沒有使用電動車的老闆,在公司換車時可能會有點猶豫,他自爆會買電動車是和總在油表到底時再加油的習慣有關,因為心態上是到處都可加油,即使最糟情況也有道路救援,但還是發生開到沒油、搞到車壞的冏況。 3年前換自用車時,覺得油價貴、保養維修費高,加上又沒有長途需求,所以換購特斯拉,現在他大概還有1/3電量就會充電,出門也養成習慣規畫路線,家庭旅遊前也會找尋有充電服務的飯店,「習慣改變就好,開過電動車就會發現回不去了」。 以廢材再生循環跨域生態系來說,最大的挑戰是面對不明確的市場,以及尚未成熟的商機,然而追求永續發展、落實ESG已成為世界的必然趨勢,前景可期,就像在十年前談資安,看不到商機何在,但今日時機與市場成熟,成為炙手可熱的事業。 「珊瑚復育」用的四葉幸運草珊瑚底座(左起)、 還有「水族造景」的魚礁與珊瑚造型擴香等,都 是生態系的「意外產物」。 2022 年下半年,一群群小朋友出現在和美漁港的港邊,一邊彩繪自己的幸運草底座,一邊學習循環經濟與珊瑚復育的知識,最後親手種下珊瑚,交給潛水員固定在海中。 在台灣山海天使保育協會的帶領下,「種珊瑚」的過程被設計成教案,推廣海洋與環境教育。 但有了好的材質,底座要做成什麼形狀,才能讓珊瑚穩定生長,也讓進行復育的潛水員容易操作? 於是,在肆參伍創意現場有限公司擔任設計顧問,同時也是中原大學設計系助理教授的施昌甫,帶領設計團隊加入生態系團隊,擔起珊瑚底座造型設計的任務。 這片白色四葉幸運草珊瑚基座,成分來自於廢棄大理石與牡蠣殼,透過「循環經濟」的理念與技術,再生成為復育珊瑚的搖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