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餐飲五大趨勢年度回顧:向內探求的力量 以廢材再生循環跨域生態系來說,最大的挑戰是面對不明確的市場,以及尚未成熟的商機,然而追求永續發展、落實ESG已成為世界的必然趨勢,前景可期,就像在十年前談資安,看不到商機何在,但今日時機與市場成熟,成為炙手可熱的事業。 「珊瑚復育」用的四葉幸運草珊瑚底座(左起)、 還有「水族造景」的魚礁與珊瑚造型擴香等,都 是生態系的「意外產物」。 2022 年下半年,一群群小朋友出現在和美漁港的港邊,一邊彩繪自己的幸運草底座,一邊學習循環經濟與珊瑚復育的知識,最後親手種下珊瑚,交給潛水員固定在海中。 外燴 在台灣山海天使保育協會的帶領下,「種珊瑚」的過程被設計成教案,推廣海洋與環境教育。 但有了好的材質,底座要做成什麼形狀,才能讓珊瑚穩定生長,也讓進行復育的潛水員容易操作? 於是,在肆參伍創意現場有限公司擔任設計顧問,同時也是中原大學設計系助理教授的施昌甫,帶領設計團隊加入生態系團隊,擔起珊瑚底座造型設計的任務。 這片白色四葉幸運草珊瑚基座,成分來自於廢棄大理石與牡蠣殼,透過「循環經濟」的理念與技術,再生成為復育珊瑚的搖籃。 一星餐廳 Impromptu by Paul Lee 大廚李皞則有另一面的觀察:他發現,這幾年在地化的風潮被推至頂峰,許多主廚則更反求看自己的成長背景與特色,思考有什麼能再與本地食材搭配,並和其他人做出區隔的食材。 他舉例,蘭(Orchid Restaurant by Nobu Lee)餐廳主廚李信男曾有長時間在紐澳工作,他特地從紐西蘭帶來 Te Mana 羔羊肉、紐西蘭紅鹿里肌等入菜,希望給客人帶來不同的口感與風味;而長時間在美國學習、成長的他,也想尋找看看未來能有什麼能運用上的美國食材。 鮑爾也已明示,後續利率決策將依經濟數據而定,官員見到通膨明確降溫證據前升息不會鬆手。 美國勞動市場復甦還達成另一重大里程碑:COVID-19疫情爆發後一度流失的2200萬就業人口填補完畢,歷時不到兩年半。 原本以經營店內用餐為主的業者,開始導入線上點餐系統來接受線上訂單,或是直接與外送平台業者合作,搭配外送服務將餐點或是商品化的冷凍食品外送到府,同時保留實體店面的經營,提供多元化的服務。 部分業者則將店面租金與人事成本降到最低,只租下廚房區域並只接受線上外送訂單,完全除去實體店面的部分,形成「雲端廚房」、「虛擬餐廳」的線上經營模式。 另依餐館型態觀察,西式速食、聚餐及日常型餐廳今年1-10月均回到疫情前同期水準,而「宴會型餐廳」今年1-10月營業額仍低於2019年同期。 美國7月非農業就業人口激增52.8萬人,創2月以來最大成長,且比市場預期多逾一倍。 勞動市場連19個月擴張之餘,失業率從維持4個月的3.6%下滑至3.5%,追平2020年2月COVID-19掀起失業海嘯前的半世紀低點。 在美國,經濟衰退始末是由國家經濟研究局(NBER)景氣循環認定委員會(BCDC)一槌定音,認定標準包括GDP、就業、民眾所得及支出、工業生產等經濟數據,而且不是馬上就下定論。 商務部7月28日公布,美國第2季GDP折合年率萎縮0.9%,延續首季萎縮1.6%的格局。 餐飲業做為國人最喜歡的微型創業型態,營收表現充分反映一般民眾的消費能力與市況。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,餐飲業營收在2019年前多呈現穩定成長,但2020年因疫情出現反轉,2021年尚未恢復元氣,三級警戒更讓業者叫苦連天。 儘管疫苗傳出捷報,境外疫情仍持續延燒,許多企業包括聯發科、廣達、富邦金、國泰金、中華電、台灣大等基於防疫考量,陸續宣布取消今年度的年終大型尾牙,改由各部門自行聚餐。 丁原偉指出,目前雲品國際尾牙春酒接單情形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,北部據點全年300場的目標,也來到70%的達成率,今年的尾牙市況熱絡,每場的桌數最多增加3至4成,桌價的預算也同時提升2成至3成。 今年因疫情常態化,加上國旅補助,累計1-10月餐館及飲料店營業額皆回復至疫情前同期水準;惟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航空載客數尚未全部恢復,仍較2019年同期減少30.3%。 「男人手作」的鮮明形象風格,更於2016年起結合人氣外燴料理推出多款經典產品,讓手作小點不再侷限於餅乾蛋糕,而是囊括五味的饗宴。 疫情讓許多主廚不得不開始許多關於經營餐廳的新思考:提供餐飲服務,或許不只在能餐廳現場? 除了外帶外送,許多主廚也開始跨界合作,以不同形式傳達美味,也是分散經營風險。 各國際觀光酒店的尾牙春酒專案都已陸續推出,迎接因為疫情延宕兩年的公司企業大型年終聚會,今年需求有回籠的跡象。 包括晶華(2707)(2707)、寒舍(2739)(2739)、天成等三大飯店集團皆預期,今年尾牙業績將好過過去兩年,估成長幅度達10-20%,目前尾牙訂席假日幾乎全滿,平日訂單也持續湧進。 於是,整個生態系由澄市設計主控產品發想與策略規劃、石材業者提供廢棄石材與料源篩選、珊瑚媽媽提供使用情境與場域驗證、金屬中心研究材質的穩定性、肆參伍創意現場負責產品設計,但這樣還不夠,設計與研發還要兼顧製造,要符合能夠量產的條件。